~佛七講話~ 主法和尚開示

心保和尚佛七開示~放下身心

回目錄

各位蓮友、居士們,大家吉祥:

很殊勝的因緣,大家來一起念佛共修,這是一個要好好把握的機會。你可以試想,今天你如果不在這裡念佛,你可能在家裡也是做其他的事情,所以就沒有這樣的機會,好的因緣來做共修。因此要把握這幾天,所謂放下身心,萬緣放下。有一句成語說:『葉公好龍』。過去有位葉公非常喜歡龍,所以在家裡面刻的是龍,畫的也是龍,到處都有龍的形象,龍的身影,他這個嗜好習慣,久而久之大家就傳開了,所以每個人都知道葉公好龍。這消息一傳十、十傳百,有一次就真的傳到龍王的耳裡,龍王聽了也非常高興,有一個人這麼喜歡龍,所以他也想見一見這位朋友,有一天他真的來到人間,就去找葉公,平常很喜歡龍的這個葉公見到龍王之後,沒有不但沒有生起仰慕之情,反而嚇得奪門而出。所以我們就知道,雖然他平常喜歡龍,但是真正龍王要見他的時候,他卻避之不及。這表示說他平常喜歡龍只是一個表相,不是真心的。如果他真的喜歡龍,龍王來見他,他應該是求之不得,怎麼會奪門而出呢?

所以我們就講到修行,我們念的是阿彌陀佛,想的是阿彌陀佛,念的經是阿彌陀經,那一天阿彌陀佛要來接引我們的時候,不知道大家是歡喜呢?還是避之不及?這就要看大家平常念佛是不是真的很真心,所謂放下身心,放下生命。也可以說我們的身心、生命就是阿彌陀佛;我們的身心、生命就是極樂世界,當我們有全身、全心在投入的時候,你就會發現你跟阿彌陀佛等無差別,完全沒有分別,就好像說二個朋友非常好,好到可以用生命來做交替、交換,所以沒有分別。

所以我們在念佛的時候,也必須要有這樣的全身投入、用全身來專注,所以我們講只管念佛,我們講老實念佛,二六時中就是以阿彌陀佛為依靠,以極樂世界為依靠。平常我們在行住坐臥當中,甚至在穿衣睡覺吃飯當中,或是在工作之餘,我們如果沒有以佛法為依靠,可以講很容易生煩惱,平常有些人把多餘的時間寄情於山水,寄情於嗜好,種種種種這些都是依靠。雖然這些都是依靠,但是我們去想一個問題,這些依靠雖然可以點綴我們的生活,讓我們歡喜,但是這些依靠說穿了,並不能解決生死問題,所以以佛法為依靠,才是最究竟的,以念佛為依靠,以極樂世界為依靠,這個是最究竟的。所以我們講要放下身心,要全身投入,想的是阿彌陀佛,念的是阿彌陀佛,所以身心全部放在極樂淨土上面,這樣的話,不管在生活上有什麼障礙與煩惱,在那個時候,我們只要一句阿彌陀佛,我們的身心就有依靠,有依靠就沒有煩惱,你找不到依靠你就會煩惱。

當然在修行法門裡面,有很多不同的法門,打坐參禪是一個法門,修觀,觀緣起,觀空也是法門,雖然法門不同,但畢竟那個就是修行的依靠。我們講說四念處好了,心無常,法無我,佛陀講所謂自依止,法依止,莫異依止,所謂四念處就是所依,所依靠的,所以佛陀講這個是:『依洲而修行。』就是有依靠的意思。所以修空觀的人還是要有依靠,所謂四念處,佛陀講以四念處為住,他的修行就是以四念處為依靠。打坐修禪也是一樣,在觀心當中還是以觀法為依靠,否則一柱香下來,心猿意馬,也是很煩惱。所以打坐的人一樣要找到依靠,念佛的人也是一樣,佛號、阿彌陀佛、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的依靠,有依靠就有力量,為什麼呢?有因有緣,在修行上有依靠。就好像小孩子生下來,如果沒有父母為依靠,他是不可能長大成人的。所以在修行上,我們要突破很多煩惱也必需要有依靠。禪修的人要明心見性,這個就是他的目標和方向,一樣的他二六時中一直往這個方向目標前進,所謂二六時中都在參禪,這也是他的依靠。因此,我們說要解脫煩惱生死,就是要以種種佛法做為我們的依靠處。因此在這麼多法門裡面,你只要找到相應的依靠,我想你就會有力量,怕你還做不出決定,只怕你還沒有真心在念佛啊!

所以一句阿彌陀佛不管念得快或慢,不管是聲音小或大,這些都在幫助我們在佛號中不生煩惱,你用心的念佛,不要分心,分心的話,就算喊破喉嚨也徒然,不要分心就是要專心,你專心念佛你不可能有妄想,你專心念佛也不可能有貪心,你專心念佛也不可能有瞋恨之想,如果你在念佛時分心了,就不是在念佛了,你在念佛時起了貪心,那就不是真的在念佛,也就是在欺騙自己,表面上好像在念佛,實際上根本不是。所以我們講修行,講老實念佛,只管念佛,不要受很多想法的影響,你只要找到依靠,你修行就會有力量,有力量煩惱就不生,煩惱不生會產生定力,所以之前也跟大家提過,所謂「一心念佛」,那麼在一心念佛當下,就容易跟念佛三昧相應,從念佛裡和禪定相應,這也是一個下手處。和禪定相應,和三昧相應,你就可以瞭解到你的心有這樣的功德,而不是平常那份散亂的心,不是那個分別煩惱的心。因此,從佛號中你要跟佛法相應;專心的念佛跟禪定相應;在佛號裡面仔細做觀照,這個可以和智慧相應,你用煩惱心念佛,很自然的你就顯得一定不踏實,不是真心,那種佛號解決不了我們內心的煩惱,用慈悲心念佛,用平等心念佛,用真心念佛,用精進的心念佛,用禪定的心念佛,這些才是真的在念佛,所以只要你有心,處處都是佛號;只要你有心,可以講到處都是極樂。

所以講「是心是佛將心念」,心可以是佛,心也可以是煩惱,看你怎麼用。這顆心我們要好好地用,把它用在念佛、修行上面,這是最有價值的。就好像我們常說我們人生的定位,要如何把自己放到最適合的位置,如果你找到位置,你就能夠發揮它最大的價值。就好像下棋一樣,你要把一顆棋子,將它放到最適當的位子,這顆棋子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功效。所以修行也是一樣,我們的心放在修行上,就會產生它最大的價值,而不是放在煩惱上,不是放在分別上,那個可以說是浪費生命,浪費時間,回頭轉身後,你會覺得很遺憾,覺得很可惜了。

所以在修行上我們把我們的心發揮出它最大的功效,也就是讓你的心要放光,你的心如果有煩惱不會放光,是黑暗的;你的心跟佛法相應你會放光,不但自心光明,而且也能夠照亮他人。所以我們講無量光無量壽,大家念佛的時候和佛法相應,表示你這顆心在放光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像阿彌陀佛身金色,全身都是光明的,我們要把這份光開顯出來,而不是被煩惱覆蓋,給貪念覆蓋,給瞋恨、計較覆蓋,更不是被懈怠,懶惰覆蓋,人很容易懈怠,很容易懶惰,人的惰性非常強,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在修行上精進,從精進裡面感受到殊勝的功德,用這種殊勝的功德帶動我們的身心修行,這個就是現行薰種子,種子起現行。用這種好因好緣來帶動自己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所以修行要自動,自己要動起來,不是說人家推你,你才走幾下,這樣很辛苦,別人辛苦,你也辛苦。如果你自己可以動起來,你自在,別人也自在。

所以我們講修行要發心,我們常講發心,修行也要發心,要找時間,利用時間,而不是找理由不修行,也不是找種種塘塞的事情讓自己不精進,所以修行要發心,要自動自發,應該講說想到要念佛,你就很歡喜,如果是這樣,你在念佛就會有力量,有力量自己就會動起來。所以在念佛上,以上幾句跟大家共勉,以下一樣的,讓我們用歡喜心,用精進的心繼續念佛。